近日,浙江义乌小商品市场的一则新闻引发热议:万圣节用品头部商户聂自勤面对美国加征关税的冲击,以一句“要就给,不要就换赛道”的硬核回应,展现了义乌商人的果敢与自信。这场看似普通的商业博弈,实则是中国外贸韧性的一次生动缩影。
事件发酵后,网友纷纷为聂自勤的“霸气”点赞,称其“懂变通不抱怨”“这才是中国商人的底气”。更深层的是,这一事件触发了公众对国际贸易定价权的反思。长期以来,部分国外采购商利用信息不对称压价,导致国内商家利润空间被挤压。
有分析认为,义乌商人的底气源于中国制造业的三大核心优势:产业链韧性(48小时快速打样)、成本管控力(自动化与集群化降本)、市场敏锐度(7天设计上架爆款)。一位资深人士指出:“欧美客户加征10%关税,但更换供应商的成本可能上涨30%——他们离不开‘中国速度’。”2 这种不可替代性,正是中国制造从“低端代工”转向“主动议价”的底层逻辑。
这场博弈中,义乌商人用行动证明:中国制造早已超越“廉价劳动力”标签,而是以产业链韧性、市场敏锐度和战略灵活性构建起新的竞争壁垒。聂自勤的“霸气喊话”,不仅是个体的商业选择,更是一场关于尊严与智慧的全球化实验。或许,这正是中国外贸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的最佳答案。
网站来源于网络。发布者:中青网,转转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yxjz.org.cn/4768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