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广州一位73岁老人陈伯因沉迷打赏女主播被赶出门登上热搜。7年花费超10万元,掏空退休金和儿子赡养费,被逐出家门后靠捡废品继续打赏——这一事件撕开了数字时代老年人心理困境,也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。
矛盾的核心在于“钱权”认知差异:陈伯称“我的钱我做主”,每次打赏都是心甘情愿的,女主播们太辛苦了,想帮助她们,看到主播们高兴,他也很高兴;儿子却将打赏视为家庭经济崩溃的导火索。社区介入后,试图通过亲情沟通纠正其消费观,但效果甚微。
有网友觉得陈伯的行为背后可能是深深的孤独。老人沉迷打赏,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缺乏家人的陪伴和关爱。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情感寄托,只能在网络中寻求慰藉。还有网友对直播平台的监管提出质疑:“直播平台难道不应该对这种非理性打赏行为进行限制吗?尤其是针对老年人,更应该设置一些保护机制,避免他们遭受不必要的经济损失。”
更深层的原因在于社会支持的缺失:子女忙于生计、老伴离世、社区活动匮乏,迫使老人转向虚拟世界寻求慰藉。而平台的算法机制加剧了这一趋势,通过“家庭”“陪伴”等关键词定向推送,将老年人困于“信息茧房”。
在快速发展的数字化时代,老年人面临着融入社会的困境。虽然互联网为他们提供了新的娱乐方式,但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风险。直播平台为了追求商业利益,利用老年人辨别能力相对较弱的特点,通过各种手段诱导消费。而目前,针对老年人网络行为的监管机制尚不完善,缺乏有效的约束和引导 。
这场悲剧警示人们:真正的“老年友好”不仅是放大字体、简化操作,更要关注精神世界的荒芜。当一位老人宁愿睡天桥也要守护直播间虚幻的温暖时,或许人们该反思:是否在追求科技便利时,无意中拆解了人与人之间最朴素的联结?或许他打赏的不是主播,而是年轻时那个被需要的自己。
网站来源于网络。发布者:中青网,转转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yxjz.org.cn/5461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