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月19日,普京宣布在乌克兰实施30小时的“复活节停火”,称此举出于人道主义考量,并希望乌方“效仿”。然而,停火生效仅15分钟,乌克兰全境防空警报响起,泽连斯基公开指责俄军无人机仍在攻击,称“普京的真实态度写在无人机轨迹里”。
然而,泽连斯基的强硬回应撕开了停火的温情面纱。乌方数据显示,停火生效当天,俄军仍在东部顿巴斯地区发动炮击,哈尔科夫方向的停火仅部分实现。这种“边打边谈”的模式早有先例:2022年俄方曾拒绝乌方提出的复活节停火,称“不愿给敌人喘息机会”;如今角色反转,乌方以“无人机仍在盘旋”为由拒绝信任,历史仿佛进入讽刺循环。
有网友称,“停火是假,攻心是真”派:“普京的停火就像狼对羊说‘今天不吃你’,但爪子还按在脖子上”。也有认为:“如果真想和平,为何不主动停火?双方都在用平民伤亡当筹码,复活节的圣歌里掺杂着算盘声”。
更深层的矛盾在于双方对“和平”的定义悬殊。俄方要求乌克兰承认顿巴斯和克里米亚归属,并承诺永不加入北约;乌方则坚持恢复1991年边界,将俄罗斯列为“侵略国”。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称:“这不是停火问题,而是谁能用子弹赢得谈判桌话语权的问题。”
当信任被炮火碾碎,人道主义便成了战略的遮羞布。或许,真正的复活节奇迹,不在于停火声明能否兑现,而在于人类能否从仇恨循环中觉醒——毕竟,战争的终局从来不在战场,而在人心的权衡与妥协。
网站来源于网络。发布者:中青网,转转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yxjz.org.cn/6164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