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中生做开发,听上去很酷,但看上去很难。16岁的冼星朗,做成了这件又酷又难的事。
这个来自广东顺德,目前在香港念书的高二学生,曾经是个完全零基础的编程小白。但在过去半年,他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去年8月,他通过小红书等平台第一次接触到AI编程,随后他开始自学,不仅在半年时间内做出登上苹果付费工具榜单第五的AI疗愈应用,还用一款20天内做出的软件项目入选了苹果面向全球学生开发者比赛的前50。
如今,他被苹果邀请6月去美国参加Apple全球开发者大会(WWDC25),并有机会和苹果CEO库克当面交流。
从一个高中生,到一个月入过万的少年开发者,只发生在短短的八个月时间里。
过去两年,大模型为代表的AI技术创新一路狂飙,也带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之后,又一场汹涌的创新潮。
冼星朗的奇遇记,某种程度上,是有好奇心、有行动力的青年一代借助AI变革生产力、借助社交媒体找到需求,实现奇思创想的开发浪潮中的一朵浪花。
从零基础到开发网站,他只用了半个月
属于这个少年的奇遇,从去年暑假开始。当时,刚刚转学到香港的冼星朗,还是个对前沿AI技术感兴趣,但不懂编程语言的高中生。
一个偶然的契机,他在小红书等平台看到了当时有一款爆火的App“小猫补光灯”。他发现,如今不少开发者都在借助AI编程开发应用,而且会在这些平台分享、讨论教程和经验。
进一步看了平台上的教程视频之后,这个少年发现,有了AI的帮助,做一款产品似乎也没那么困难。这启蒙了冼星朗的AI编程意识,他开始自学开发,把自己泡在AI编程的视频教程里,用一款名为“Cursor”的主流AI编程软件开启了高中生活的转折点。
一个学生会网站在冼星朗手中从无到有。每天放学之后,他利用课余时间,整整忙了五天,先是整理需求,并让AI大模型生成了一份网站代码需求,然后优化代码、修复bug、完善功能、搭建服务器……这个让冼星朗几度崩溃的过程,加在一起虽然才20个小时,但让他体验到前所未有的成长。
当冼星朗完成了第一次开发,他开始思考更多,生活中是否还有很多未被满足的需求值得开发?于是,他开始跟着视频学习如何用AI编程软件开发更复杂的应用软件,在学生会网站上线一周后,一个可以将视频转为Live Photo的小工具“LiveMaster”被创造出来,但当时因资金问题未能上架App Store。
这段从开发网站到开发App的经历,让冼星朗意识到,AI加持下的编码软件大大降低了开发的门槛。“让像我这样的普通人也能通过代码实现创意。” 冼星朗在笔记中写道,“如果说编程曾是遥不可及的高墙,那么Cursor就像是一座桥梁,让人人都能从零开始,创造奇迹。”
在冼星朗看来,自己的这段自学经历,并非天才剧本,而是每个普通人都能复制的现实,“当手中工具足够锋利时,莽撞的开始比完美的计划更有力量。”
一半的天赋,都来自于正反馈
成功开发出自己的第一个网站和小工具之后,冼星朗很快不再满足于此。
他一边继续自学教程,一边决定把自己的产品上架到App Store——这可以说是正式成为一个独立开发者的标志。
但另一个现实的问题,摆在了他面前。
注册成为苹果iOS个人开发者后,每年还要交99美元(国内为688元人民币)的年费。因为还是学生,这688块对他而言,不是小数目。
于是他尝试发私信给小红书上认识的前辈,也是小猫补光灯App的开发者“花叔”,询问还有没有什么别的方式让App上架App Store。
冼星朗给“花叔”发了求助私信。图片来源:“花叔”公众号
出乎意料的是,“花叔”当时把这个事发布在网上,恰好被Manus创始人肖弘看到了。肖弘便通过花叔,加了冼星朗微信,转给他688块,还强调说,这是无偿的赞助,不要有压力,并转发了帖子称“如果真的有天赋这种东西,它的一半应该是由正向反馈构成的。”
688块不仅解决了一个未成年学生开发者的资金难题,从而让冼星朗开发的这款产品得以上架App Store,被更多地下载、体验,也让冼星朗感受到被支持的温暖,“从那之后,我坚定了要在开发这条路上做下去的决心”。
而对于冼星朗来说,支撑他前进的正反馈,不仅是开发者之间的惺惺相惜,还来自于他的用户。
获得开发者资格之后,冼星朗很快上架了两款自己开发的应用,其中一个叫做“牛马时钟”的应用,是一款为打工人设计的高精度工资计算器。原先,冼星朗是去给另一位开发者的“牛马时钟”微信小程序做优化,后来,冼星朗提议把它做成一个使用路径更便捷的App。
这款产品在小红书上发布没多久,许多用户涌进了冼星朗的评论区,自发地当起了“产品经理”。
用户在评论区给冼星朗提建议
有人问冼星朗,可不可以出一个医护版本的?可不可以加一个摸鱼按键?还有人直接点出bug,冼星朗则马上回复“ok现在改!”
这些真实、宝贵的用户建议,无一例外地激励着刚刚踏上开发者道路的冼星朗。而和更多用户一起“开发”的过程,也让创意、开发到市场的环节被大幅缩短,给冼星朗这个还不是打工人的学生开发者,提供了不断零成本迭代“牛马时钟”的机会。
在双向奔赴的社区平台氛围中,这些网友与网友之间的自发互助,也正成为这些年轻开发者背后最大的靠山。
去哪里开发生活“长尾”需求?
最近,冼星朗还参加了小红书首届“独立开发大赛”,也成为大赛年龄最小的开发者。
他在最新发布的一篇分享参赛感受的笔记中说,开发并不是一道难题,最重要的是跨越自我,突破自己当下的舒适圈,和更多人一起交流。
和更多人交流,也是他持续能够找到产品灵感,最重要的“秘籍”。
获得开发者资格之后,冼星朗花了20天,开发了一款AI疗愈应用EmoEase。这次开发的灵感来自冼星朗对自己和同龄人情绪波动的捕捉,不少同学因为学业压力、人际关系,或沉迷电子产品,遭遇着情绪的困扰。
于是,他在小红书上做了开发背调,发现市面上有挺多情绪类App,但没有集成AI的功能,不能实现情绪记录和管理的统一。
所以他决定自己动手把情绪类软件和AI结合起来,做一款能够管理情绪的记录软件。
这款从生活痛点里来的产品,一经发布,就冲到了苹果的付费工具榜第五名。
这次开发经历,让冼星朗意识到,那些原先沉寂在笔记、评论、短视频里的吐槽、避雷、安利、种草,其实也是丰富、多元、细分、离散的生活场景和用户需求,更是开发者可以挖掘的宝藏。
从那之后,在小红书上找思路、发笔记、求互动,反复打磨用户需求,就成了冼星朗做产品的习惯。年初,海外用户涌入小红书,意识到社区用户交流的需要,冼星朗就迅速开发了一款翻译小插件。
发现打工人上班时压力很大,还是学生的冼星朗与其他开发者合作,做了一款“打工人工资计算器”牛马时钟App,一经发布就立马有几千人下载。
这些长尾的需求,都被这个16岁的少年变成了产品灵感来源。半年下来,他已经从一个零基础的初学者,变成了一名有多个产品上架经验的开发者。
05后开发者变身月入过万的创业者
除了肖弘这种直接解囊相助的网友,还有别的热心网友在“花叔”发的笔记下面给冼星朗指路:去参加Swift Student Challenge,在这个苹果主办的面向学生的全球挑战赛中,成为前350名中的一员,就能获得一年的苹果iOS个人开发者资格,免去688元的年费。
冼星朗参加挑战赛后才知道,如果成为全球前50名的杰出获奖者(Distinguished Winner),还可以免费去美国的苹果总部,受邀参加苹果的全球开发者大会。
研究了比赛规则后,冼星朗做了一个和心理放松有关的小游戏,想帮助用户以游戏形式缓解心理压力和情绪问题。
在Cursor和Trae这两款AI编程软件的帮助下,冼星朗的创想落地,用户可以在四个不同的星球上学习心理健康相关的知识,并且得到鼓励,从而走出情绪的困扰。
3月28日,冼星朗收到了好消息,但超出预期的是,他成了杰出获奖者中的一员,并被邀请去美国参加Apple全球开发者大会(WWDC25),继续接下来的赛程。“这是我开发以来最大的荣誉,也是最自豪的事情。”
而成为开发者,给冼星朗带来的不仅仅有成就感,还有更实在的获得感。
如今,冼星朗有了三方面的收入,首先是比赛奖金,今年1月份参加了一个AI编程比赛,进了决赛,拿了学生赛道的第二名,奖金有2万元;然后是企业咨询,有些公司找到冼星朗,想让他帮着看看怎么在业务里用 AI提高自动化程度,这种咨询一般一次500到800块钱;最后是个人咨询,有个人想做一个AI App,但他也没有编程基础,于是每周末请冼星朗去深圳给他讲AI编程,一次两个小时,给2000块。
短短八个月,冼星朗从一个为开发者资格囊中羞涩的未成年开发者,蝶变成一个月入过万的少年创业者。今年6月,他将在母亲的陪同下,前往美国参加接下来的赛程,并有机会面对面向库克汇报。
对这个16岁的少年而言,他的未来也因为“+AI”而充满无限可能。
潮落潮又起,越来越多生于移动互联时代的“00后”接过互联网创新创业的接力棒。
过去一年,小红书站内已有超过5万名活跃创作的独立开发者,近一年独立开发相关内容发布增长146%,他们同时又是社交媒体的原住民,在无数次自我表达后,算法推荐和需求,让开发者和用户站在了一起。
即便没有团队,越来越多的像冼星朗一样的“00后”开发者,不仅能借助AI这样的技术利器,也能在小红书这样的平台上找到能够商量的互联网伙伴,开发者“前辈”的支持和野生“产品经理”的正反馈。青年一代的创业,正在一块块社交媒体账号的试验田上开花结果。
来源:南方都市报
微信改版了
现在刷到我们的推文全凭缘分
拜托大家把三湘都市报“设为星标”
让我们的缘分更深一点
网站来源于网络。发布者:中青网,转转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yxjz.org.cn/6272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