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月22日,江西赣州一名小米SU7驾驶员以173.8km/h的速度在高速公路狂飙的视频引爆社交网络。这场由副驾乘客拍摄并上传朋友圈的“速度狂欢”,最终以驾驶员被罚款1000元、记12分收场。
有网友将事件与小米用户群体绑定,嘲讽“典型小米车主画像:穷且嘚瑟”“买A货还要炫耀”,反映出消费主义语境下的品牌偏见。另一派则聚焦公共安全,呼吁“终身禁驾”“严惩危害公共安全”,认为当前处罚力度过轻。值得注意的是,有评论指出:“当车企将‘赛道模式’作为卖点时,是否变相鼓励了马路飙车?”
超速173.8km/h意味着每秒移动48.3米,远超人类反应极限。以120km/h行驶时,刹车距离超过80米,而人体从感知到制动需要至少1秒——这正是事故致死率为普通事故3倍的核心原因169。此次事件中,驾驶员对物理法则的漠视与对社交虚荣的追逐,形成致命组合。心理学研究显示,副驾拍摄行为会刺激驾驶员冒险倾向提升37%。
小米汽车此前因“断轴”争议澄清超速驾驶导致事故,已揭示用户行为与产品安全的矛盾。此次事件再次警示:当车企以“性能革命”为卖点时,或许更需构建“责任生态”——从电子围栏到驾驶者信用体系,从社群价值观引导到技术反制措施。毕竟,真正的科技向善,不应止于参数表的辉煌,更需织就守护生命的安全网。
网站来源于网络。发布者:中青网,转转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yxjz.org.cn/6430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