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第五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上的一款标价988元的”水晶饮用水”引发舆论热议。这款产自某高端饮用水品牌的玻璃瓶装产品,以每瓶内含3颗天然白水晶为卖点,号称”将自然能量融入饮用水”,其价格是普通瓶装水的近千倍。展台工作人员介绍称水晶经特殊工艺处理,不会影响水质安全,但拒绝透露具体生产工艺。
反对者则直指这是”现代版买椟还珠”,微博话题#988元的水晶水值不值#下,财经博主@冷眼观经济算了一笔账:按展会公布的3克水晶含量,即便选用顶级白水晶原料,成本不超过30元,普通玻璃瓶成本约8元,剩余950元溢价空间令人咋舌。
历史总是惊人相似。有网友翻出百年前的”镭水”事件:1920年代美国曾流行含镭矿泉水,厂商宣称可治疗风湿、高血压,导致多名富豪因辐射中毒身亡。这种黑色幽默的对比,折射出公众对”概念营销”的警惕。
当消费超越实用价值转向情感价值,988元的水晶水恰似一面多棱镜,折射出这个时代的商业逻辑:有人看见泡沫,有人看见商机。华东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实验证实,水晶在静态水环境中不会释放微量元素,但浸泡30天后出现肉眼不可见的表面腐蚀。这或许给了人们另一个思考维度——被资本精心包装的”稀缺性”,是否也像那些渐渐消融的水晶,终将显露出本真模样?
网站来源于网络。发布者:中青网,转转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yxjz.org.cn/6499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