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来源:时代周报 作者:傅一波
“你知道狼来了的故事吗?”
一个45岁的美国商人罗伯特,试着用中文和人人皆知的伊索寓言,来解释他最近的经历。“就像是美国的关税政策,一直说‘狼来了’,一直没来。”
美国时间4月2日,美国宣布推行“对等关税”。8天后,美国宣布对部分国家暂缓90天实施,对中国的关税则是累计提升至145%。4月15日,美国白宫最新声明,对中国部分商品的关税累计高达245%。
关税成为“数字游戏”的另一面是,全球商人原本构建的生态链被阻断。
有越南工厂主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,这段时间暂时停工等待;也有美国的采购商宁愿支付违约金,也要把订立合同取消。
图源:图虫创意
“(关税)肯定会有影响,但不可能不去解决。”
罗伯特来自那个掀起关税战的国家——出生于美国波士顿,妻子是中国人,从事餐饮行业的设备贸易。按照他的经验,不管关税竖起的高墙有多么厚重,中美之间的贸易都将会存续。
这一次,他用“疯了”来形容被特朗普打破原有的国际贸易平衡。“中国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支撑了美国的经济。本来好好的,不知道为什么要弄成这样……疯了……”
关于关税的讨论仍在持续。美国时间4月22日,特朗普表示对华关税将从145%“大幅降低”。
罗伯特不知道这场拉锯战究竟会持续到什么时候,“但生意还得继续”。
生意还得继续
和罗伯特说的一样,许多美国客商早已在常年累月的时间里形成了对中国制造的依赖。尤其是在2020年,当美国本土陷入停滞之时,大多数从中国发出的集装箱、大小包裹仍源源不断地运往这里。
罗伯特说,大抵是从那时起,中国制造从过去的廉价标签摆脱,对像他这样的美国人来说,中国制造赢得了很多信任。
正因如此,即便美国针对中国一再加码关税,罗伯特和他的几位朋友依旧在4月抵达中国,计划进行采购。这段时间频繁走访了一些厂商,他发现,不论是中国厂商还是美国商人,都各有顾虑。
有美国的商人朋友托他来实地了解,从中国厂商那看看是否有应对高额关税的办法。“有朋友已经因为关税,暂时取消了订单。也有的因此被迫停工了。”
而罗伯特发现,多数中国厂商对自己的产品充满信心,也不相信与美国客户的生意会轻易受到关税影响,但还是做足了准备,包括在部分商品写上“可内销”的字样,为货物提供更多销售渠道。
这些天走下来,罗伯特的直观感受是,部分厂商对自己这样的美国商人的订单充满了不确定性,即便罗伯特强调自己是带着订单而来。
“我需要在中国找到一个稳定的小家电供应商,提供包括餐饮店所需的用具和一些展示货架。”他算了一下,订单总额接近百万元人民币。
但他要重新面对洽谈方案。“以前,订单的预付款最低是20%左右。现在,很多运往美国的商品,订单要求的预付款都是50%。还有,能够议价的空间变少了。”
但生意还是要继续。商人逐利,无关国籍与肤色。
“再过几个月就是旅游季。要是因为这耽误了美国那边朋友的生意,这影响可太大了。”罗伯特算过账:商品要加上关税,这里被压缩的利润空间,就从其他地方赚回来。罗伯特没有明说的是,这些多出的成本,承担的可能是最终买单的消费者。
他对自己的生意还不算太担心,“我们采购的订单量也就是百万级别,应对办法无非就是看下如何把订单拆分,再运出去,影响可能不算非常大。但对于那些真正的大企业来说,那是真的头疼”。
图源:图虫创意
罗伯特曾做过大型商超乐购的货架生意。他说,像是乐购、沃尔玛这样的企业,许多设备都是从中国进口,每次的采购量都是接近千万元级别,在如今的关税政策下,对这类企业的影响会很大。“如果美国政府不及时调整政策,企业肯定会反对的。”
这不能实现“美国制造”
事实上,在美国的反对关税声音越来越多。
据央视新闻,当地时间4月23日,美国纽约州、亚利桑那州、科罗拉多州、康涅狄格州、特拉华州、伊利诺伊州、缅因州、明尼苏达州、新墨西哥州、俄勒冈州和佛蒙特州在美国国际贸易法院提起诉讼,试图阻止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的实施,并寻求法院宣布其新关税政策是非法的。
此前,据第一财经,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州长纽森在当地时间4月16日发表声明称,加州将起诉特朗普政府对中国、加拿大和墨西哥等国实施广泛关税的行为。而在10天前,美国前财政部长劳伦斯·萨默斯则在公开采访中称,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是有史以来给美国经济造成的最大自残伤口。
普通人对关税的反对,则是落在每一个具体的商品上。
罗伯特说,儿子即将升入大学,但许多教学设备都是中国制造的。如果按照新的关税政策,那学费必然会有所涨幅。更为重要的是,关税政策将推高普通民众的日用品价格——一件原本售价30美元的衣服,加上税,售价可能会达到50美元。“这会直接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。”
罗伯特记得,在2018年的关税调整中,美国对中国的部分产品施加了更严格的进口限制或高额关税,他身边就有美国客户把订单转移到了日韩。但把成本一核算,日韩企业给的订单价格还是比中国高30%。
最后,这个美国客户还是把订单送回了中国。
美国客商感受更深的是,即便是关税增加,中国制造的优势仍然是无法消除的。
罗伯特的另一位朋友劳里,曾经去广州某工厂实地考察过,他说这些工人制作服装的工艺,是东南亚国家许多工厂无法达到的。
“中国工厂对‘交货期’非常在意,只要确定好时间,厂商就会努力完成,有时候为了赶工期,甚至是不惜成本增加人手来完成订单。而在等同的订单数量下,东南亚工厂交货要2个月,中国的厂商只需要1个月。”
从事外贸多年,对价格相当敏感的他们都知道,此番关税政策的目的是让制造业回到美国,但他们都认为,这相当难。
首先是成本。他们计算过,如果在美国设立工厂,每名员工的月薪在3000—4000美金之间,换算成人民币是2万—3万不等。但高薪资并不等同于高效率,美国工人通常一到点就下班,如果要加班,工厂需要给出双倍时薪。换言之,月薪还得继续增加,工厂的成本也会相应增加。
还有本地运输费用。罗伯特说,美国一些物流企业给出的国内报价,这个数字动辄超过商品从中国或东南亚运往美国的费用。“这非常不合理!”
劳里说,目前他知道的情况是,比如做汽车配件的美国企业,此前为了绕开关税的影响,要先把订单发给其他中亚国家,再通过中亚企业把订单转给中国工厂,以贴牌方式生产,完成后再运到中亚,才最终回到美国。
但还能不能这么做,劳里也不知道,“美国对其他中亚国家也要加关税,比如越南的关税也提到了46%,虽然暂缓了,但谁说的清楚”。
图源:图虫创意
在劳里和罗伯特眼里,如此高额的人力成本和关税竖起的高墙下,要重振“美国制造”,这是一道无解的经济题。
劳里说,现在美国的年轻人都不愿意进厂上班,何谈重振制造业,“要实现制造业回流,这根本不是一个短期可以实现的目标”。
后悔当初投过的选票
不论是劳里或是罗伯特,他们都在期待这场关税拉锯战能尽快画上句号。
“感觉自己被‘振兴美国’的口号骗了,有点后悔。”与劳里交谈中,时代周报记者发现,在去年美国大选时,劳里和他身边不少朋友都将手中的选票投给特朗普所在的共和党。现在回忆起来,劳里直言,像是“自己杀死了自己”。
“其实我们都说不清楚特朗普的具体竞选政策和目标,可能都被他那些‘振兴美国’的口号给骗了。”如今,当特朗普挥舞着关税大棒时,劳里和很多人一样,被打懵了,一时陷入了迷茫。
罗伯特没有沉浸在这种迷茫的情绪里。
本来就崇尚及时行乐的他,一半时间在美国,一半时间在中国,他现在想得更多的是,如何接着维持这种“手中有单,兜里有钱”的生活。
“等吧。”罗伯特说,自己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地耐心等,他相信国际贸易会有回归秩序的一天。
4月19日,罗伯特已经选定了供货商,将在月底前往工厂做最后的考察,如果一切顺利,就会签下合同。那天晚上,他还叫上了几个美国朋友,来到一家中国餐馆小酌一番,当作近段忙碌工作后的暂时放松。
图源:图虫创意
三天后,他看到新闻说,美国三家主要零售商的首席执行官前往白宫与特朗普会面,讨论美国关税政策对其以进口为主的商业模式可能带来的影响。随后,沃尔玛CEO道格·麦克米伦对外发布的声明里,声称与特朗普进行了富有成效、建设性的会谈。另据中新网报道,特朗普在当地时间4月22日表示,将“大幅降低”对华关税。
“像是一场反反复复的闹剧。”罗伯特说,自己没法预计关税战的结果会如何,但是他深信,与中国的生意不会停止,“只要有人的地方,就肯定有生意存在”。
网站来源于网络。发布者:中青网,转转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yxjz.org.cn/6644.html